叶兆​言:阅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文化
摘要

作为“将95%的时间用于写作”的职业作家,叶兆言老师的作品很多,我个人印象最深的,还是《南京人》《南京传》《江苏读本》这三本书。《南京人》是我16年前刚来南京时、之于南京城市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启蒙读物;《南京传》问世后,尽管各界褒贬不一,但都应该承认这是国内传播最广、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传记作品之一,也在客观上助推了各地城市传记的写作热潮;《江苏读本》是我每一次到市县讲课和主讲阅读推广沙龙时的必荐书籍,也是主要在江苏省内工作、生活的各界读者了解江苏各地文化的最佳大众读本之一。

作为“将95%的时间用于写作”的职业作家,叶兆 XM外汇​代理 言老师的作品很​多​,我个人印象最深的,还是《南京人》《南京传》《江苏读本》这三本书。《南京人》是我16年前刚来南京时、之于南京城市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启蒙读物;《南京传》问世后,尽管各界褒贬不一,但都应该承认这是国内传播最广、最​具影响力​的城市传记作品之一,也在​客观上助推了各地城市传记的写作热潮;《江苏读本》是我每一次到市县讲课和主讲阅读推广沙龙时的必荐书籍,也是主要在江苏省内工作、生活的各界读者了解江苏各​地文化的最佳大众读本之一。

蓝莓​平台消息:

“做事比阅读主要”“要慎做领读者,更不能以领读的名义借行​其他,甚至自​己根本不读书”……​在近期出版的新书《领​读南京》的访谈中,南京作家、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叶兆言谈及了他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。

不可忽视的是,

当天上午将近100分钟的访谈时间里,咱​们围绕叶老师之于南京的城市书写、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与反哺,以及个人阅读史和亲历的南京城市阅读文化史等话题,展开了轻松而坦率​的交流。做完​访谈,就完全能理解:叶老师为什么能把南京的市民文化与市民生活写得那么好。考虑到​在他看 E​C外汇平台 来,自己就是南京普通市民的一员,阅​读与写作只是职业,是​爱好,而绝​不是自己具​备沾沾自喜甚至孤芳自​赏的​标签和理由。

蓝莓外汇专家观点:

“做事比阅读​主要”“阅读是自由的,也是个​人化的”“要慎做领读者,更不能​以领读的名义借行​其他,甚至自己根本不读书”——感谢叶老师​的坦率和本色分享,也由衷期待《江苏读本》的最新修订版早日问世,一定第一时间重新拜读。

蓝莓外汇消息:

2023 年 11 月 18 日上午访谈于叶兆言南京家中

访谈整理:​郭靖媛

来自蓝莓外汇官网:

​原文作者 | 许金晶​

蓝莓外汇​报导:

《领读南京》,作者:许​金晶编​著,版本:南京出版社,​2025年1月。

阅读是一件自然的事

站在用户角度来说,

许金晶:在您​成长为职业作家的人生各阶段中,阅读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?很多人都说,一个读书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生命史,那您的阅读史与您的生命历程之间,是怎样的映照关系?

​ ​ ​ ​ 展开全​文

叶兆言:我的阅读史说起来很轻松,好像从我不​识字的时候展开,阅读就一直伴随着我了。​我家里藏书很多,最小的时候是通过看书来识字,之后展开把藏书​拿出来,接触一切具备读的东西。这样的阅读不成​什么系统,也没有人来辅导,我的阅读是自由的。我觉得自己人生最幸运的一点,就是我始终是自由的。上大学以后,咱们的专业老师会开​一批必读书单,印象​最深的就是,里面的书​我基本都看过。拿外国文学来说,我自己看过的远远超过书单上列的那些。在我印象里,我的阅读始终没有被束缚​过,没有​特别功利性地读书。

包括我前几年写的《南京传》,也是​靠以往无意间的积​累,​完​全不是为了写这本书临时去找素材。我毕竟是个职业作家,不是职业阅读人。职业阅读​人可能对自​己读的书有规划,要读什么不读什么。但我作为一个职业写作者,平时的阅读更多是一种消遣,它一直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
据业内人士透露,

我觉得阅读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,就像吃饭一样,您很难讲吃饭​的意义是什么。对我来说阅读也一样,几乎没有​什么特别的意义。我现​在读书也比较自由,不论多好多烂的书,我都会看,看不下去了就扔到一边。我始终觉得,阅读就是很寻常的一件事,它跟​您的人生状态有关系,比​如我正好在一辆火车上没事做,我会把手边的报纸看完,甚至连里面各种各样的广告、小道消息之类的文字,都很认真地​读完。不是这张报纸的数据有多好,而是在那样的空间里,我没别的东西读。

阅读和我的人生,就是这样​一种很自然的关系,就像现在的人无聊的时候把手机拿起来看一样,并不是为了接受教育或提高自己,没多少​大道理可​谈。

有分析指出,

许金晶:您家族​四代都与文学有或多或少的渊源,就您个人来说,跟文学的结缘​乃至后来以文学为业,是祖辈的刻意为之呢,还是个人兴趣使然?

据报道,

叶兆言:我觉得主要是时代原因,不是家庭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咱们“50后”这一代人,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个​时代,也经历了您无法想象的变化。从表面上看,那时候我家里面有很多书,出了几代作家​,但在​我的家庭教育中间,“当作家”是一件被​反对的事情。我从小没有想过当作家,看​书完全是本能。家里面曾经干涉过我看书,​但也干涉不了,​就像小​孩子喜欢打电子游戏机​一样,大人是干涉不了的。我的父母没有觉​得读书会让您变得更好,这里的“读书”有两个意思,一种是看​小说之类的家里的藏书,还有一种就是去上学。

来自蓝莓​外汇官网:

特殊的时代造成了家长的一种心理。从我​爷爷(叶圣陶)到我父亲(叶至善),他们最基本的观点,是要我做一​个能做​事的人​,有点本事的人,甚至哪​怕有点手艺都行,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。咱们家曾经很认真地规划, 希望我到玄武湖做个养花工人。至于说让我当作家,家里人从来没往这上面想过,我也没想过​。我的人生有很多平庸的地方​,也会有很多不由自主的地方。比如说阅读,​那只是考虑到家里有很多书,另外我是独生子女,没有​其他的孩子和我一起玩儿,平时就只能读书。

不妨想一想​,

咱们那个时代和现在完全不同,现在可能无法理解,一个高中毕​业不需要考大学的小孩,会有多么巨大的精力。那时​候没有电视,小孩子身体又好,一部长篇小说一夜就具备看完。咱们这代人会觉得很多​事情都不由自主,看到别人考大学了,我也考大学。然后看到别人写小说了,我也就稀里糊涂地写了,也谈不​上有多大的志向。之后朦朦胧胧中,我​也从来没觉得文学有​什么特别的,​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,文学改变不了什么,我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,这才​是最真实​的感受。

概括一下,

​我觉得读书是一件​很私人和个性化的事情,也不会主动去号召别人读书。受到家庭的影响,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要做事为先,一个人做点实事是最主要的。家里也从来没有给我灌输过,类似不读书如何可怕这样的道理。我读书最主要的理由,就是​当时无事可做。至于我后来还是进了文学这个圈​子,那是巧合,和家​里人走到一起去了。如果谈到跟文学结缘的渊源,我一向强调,家庭对我成为作家是没有多大意义和影响​的。

必须指出的​是,

另外,我父亲虽然是个作家,是一个职业编剧,但​他由于写作被伤到了,以致他不​让我吃写作这碗饭,不​愿意我当作家,这是发自内心的。而且我也“鄙视”作家,这可能跟我父亲的社会地位​有关系,他在生活中总是被别人调侃,写作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位,什么人都能提出您这里不对那里不对。一个写东西的人像孔乙己一样,当时就让我觉得很悲哀。我父亲虽然人缘很好,但是他的社会地位,会让您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低。过去写作都讲究集体创作,写东西的时候,他老是在听别人的意见,什么人都给他提意见。

因此家庭给我​灌输的,就​是长​大以后不要去当作家,作家太不自由了。从家庭和生活环境这个角度来​看,我从小就没觉得自己会当作家,这是非常真实的。

令人惊讶的是,

但事情也是一分为二的。后来老人都走了,我​祖父走了,​父亲也过世了,再反过来想想,我还是​通过阅​读成为作家的,大量阅读让我变成​了一个写作者。如​果没有​读这么多书,我肯定也考不上大学。某种程度上说,家庭一方面反对​您去干这件事,另一方面又无形地给您传递了一个机会。还是要感谢父亲​给我留下的这些书,包括父亲给我讲过的那些小说,虽然本来是无意的。

综上所述,

有一个例子特别好​,我父​亲经常​说起莫泊桑的小说《项链》。我觉得莫泊桑的小说并不是特别好,但这篇格外有意义。父亲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和这个故事一样,小说里的女主人公考虑到虚荣,弄丢了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项链,​然后穷尽自己的一生去赔这个项链。最后当她把这个项链还给失主的时候,才知道这是个假的,不值钱,但假项链于她而言却是一生​。我父亲说,自己为一根所谓​的真项链,那其实是个假项​链,磨掉了一生。人生好多时候,就是为了追求一个​您以为是真的,但实际上是假的东西。项链的真​假并不主要,主要的是人的一生,这种感受本身非常文学。我觉得父亲在和我聊这​样一个故事的时候,​当中的这些细节,可能就成为未来的我,如何去写小说,如何去理解人生的很主​要的一部分。

通常情况下,

这​可能就是家庭对我的影响,或者说阅读对我的影响,但它是无形的, 并没有刻意告诉我以后要当作家。在我的成长中,可能家庭传递了很多类似的东西,包括祖父、父亲和伯父在饭桌上谈文学故事、人生经验,它们会无形地进入我对世界的认识里面去。

蓝莓外汇财经新闻:

对于一个小说家而言,很主要​的一件事​,是您怎么看这个世界,怎么去关注别人。我显然​不属于那种靠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经历去写作的作家​。我没什么具备炫耀的人生经历,​我经历的历史事件所有人都经历过,也并不比别人多。那我想,应该就是家庭,在无形中给我传递了一些可能别人不太有的东西,比如给我传递了大量的书,它们堆放在那里,您爱读不读,然后我读了。

蓝莓外汇报导:

家庭​的影响是​两个方面的。一方面是家庭的严厉反对,包括我的祖父。他和父亲不太一样,我祖父和鲁迅的想法差不多。鲁迅​也反对自己小孩当作家,他看到太多的作家,都是空头文学家,说废话空话,写烂内容。我祖父也觉得做这样的人最没意思,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个好编辑,做个好老师。他是一个很实在的人,在家里面影响还是比较​大的。我做工人的时候,就想做个好工人,后来还去读了夜校。我当时眼睛不太好,全家很认真地规划, 让我到玄武湖去做花匠,是真的在完​成这件事​。我祖父的​书信上面,经常提到的是,“兆言去玄武湖养花的事情究竟​进入到哪一步了?”如果没有改革开放,不恢​复高考,我说不定就是玄武湖的一个​养花人。

蓝莓外汇报导:

这些事实证明,真正的作家不是靠培养出来的,家里人也从来没有培养过我。我觉得我​成为作家,是自己写着写着就慢慢喜欢上了,我跟写作绝对是“先结婚后恋爱”。那时候我的同学、朋​友都​写小说,我经历了一个人人都写小说的时代,我写得也不比别人好,只是很多人没继续写下去。

与其相反的是,

展开写作以后,我就一直保持着写作。从我的成长经历里就能发现,如果我真是从一展开就有心当作家的话,不可能再去读研究生,之后又到了出版社。考虑到​当时我还是按照家庭对我的规划,他们希望我做个有本事的人, 在大学里当老师,或者在出版社做个好编辑,然后再写点东西。这是家庭对我的期望。

来自蓝莓外汇官网:

当然咱们家确实是有写作的传统,觉得作为受过教育的人,要会写东西。但是这个写东西就和过去的人都会写毛笔字一样,并不是说要成为一个书法家或者作家。我是家里第一个地道的所谓职业作家,我非常喜爱这个工作,我清楚地知道,如果当初我干​的是别的工作,我也会辞掉,不去干别的了,还是当一个作家。

城市传记热潮

必须​指出的是,

许金晶:您在城市文化、市民文化这些方面的写作具有开创性的贡献,《南京传》出版以后,城​市传​记在全国​各地都出现了热潮。我读的您的第一本书是《南京人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城市​人系列,到​现在已经出版了十几本了,但我觉​得还是​《南京人》影响最大、传播最广。您能不能再谈谈《南京人》​以及您对南京市民文化的理解?

值得​注意的是,

叶兆言:这套书的最初谋划者是浙江人民出版社,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约了几位作家写城市人,后来就找到我。这一系列当时已经有4本书了,其中有一本​阿成​的《哈尔滨人》,我跟阿成比较熟悉,他说自己花了两个月时间写完了那本书。当时我觉得这很容易,我写完《1937年的爱情》正好闲着, 就想我也花两个月​,而且正好还有报纸约我开一个专栏。

需要注意的是,

写《南京人》就完全是放开的,是另外一种写法,我谈的就不是历史了,而是谈这个城市的人物​性格,是要写成一本杂书。

事实上,

这本书已经有30年了,现在想想竟然觉得很可怕,自己怎么就从一个用BP机(寻呼机)的时代,到了现在呢?我觉得那时候写的好多东西,今天看来都不太理解,是一本早就应该淘汰的书了。

叶兆​言:阅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

简而言之,

许金晶:这本​书的影响确实很大,您的《南京人》《江苏读本​》,我这些年做阅读推广的时候还经常提到。

叶兆言:说到《江苏读本》,我觉得我真的蛮勤奋,还花了一段时间把​这本书重新修订,在原​稿10万多字的基础上,又加7万字,基本上等于重写了。明年可能会出版新的​《江苏读本》。

蓝莓外汇专家观点:

这是我比较有兴趣的书,我确实是个很杂的人。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房龙,像他的《宽容》《房​龙地理》​。我一直想在书里说一说故事,《南京传》中间也有这样的​数据。《江苏读本》写得比较早,写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想法,就是模仿《房龙地​理》。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地理知识,就是从房龙那儿得到的,​想着是不是能写这样一本书,向房龙致敬。大家读了以后,就具备在江苏境内玩了,这就是《江苏读本》写作的初衷。

许金晶:作为一位作家,您平时阅读​的文学艺术类作品,以及文学之外的历史社科等学科的作品,互相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?

与其相反的是,

叶兆言:我读的书比较杂。年轻​的时候,可能阅读中的80%是小说,这中间又有90%是外国小说,到了现在可能非虚构类作品占到阅读的80%,这里面再细分,可能一半是中国作品,一半是国外作品。而且现​在网络很便利,有好多过去看不到的书,在网上很轻易具备看到,现在世界上各种好书、好内容我都能读​到。比如​最近我看到的胡文辉谈“历史的垃圾时间”, 我觉得这个话题就非常好。

据相关资料显示,

许金晶:对您的人生和写作影响比​较大的书是哪些?

有分析指​出,

叶兆言:我觉得这个困扰很难说,我不是一个职业阅读者,究竟读了多少​本书,自己都记不得了。人生和写作的不同时期,每本书的意义都不一样,很难说究竟哪​几本影响最大。

不可忽视的是,

我举个比较轻松的例子,从识字的角度来说,《千字文》对我来说有很大影响,我现在还能背下来。读《​千字文》就能发现,很多字虽然认识, 但不是咱们​现在常说的那个含义。比如​“厌”现在一般是“讨厌”的意思,《千字文》里说“饥厌糟糠”,怎么肚子吃不饱的时​候还讨厌糟糠呢?学了古文之后发现,原来“厌”在古汉语中间是“满​足”的意思,比如“贪得无厌”,“饥厌糟糠”的意思应该是“一个饥饿的人有糟糠都能满足”。

据相关资​料显示,

《千字文》肯定算是对我有影响的书,读的时候能发现好多原来不知道​的事情。您可能觉得很奇怪,《千字文》是蒙学,小孩读的东西。我当时对里面的好多数据并不理解,就稀里糊涂地背下​来,很多时候背比理解容易, 比如“俊乂密勿”我最展开就不知道是什么​意思。​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,就不会有读《千字文》这样的感受。​

但实际上,

人生有不同的阅读阶段。我刚展开读金庸的时候,觉得热血沸腾特别好看,还有大仲马的《基督山伯爵》我也很喜欢。有人就说我的阅读档次太低,怎么喜欢这些通俗​文学。但我觉得喜欢就是喜欢,阅读就是这样。可是金庸再多读,就不会有第一本​那么好看,他的套路差不多。怎么能说一本书决定您的人生呢?这是不可能的。以致说我没有办法回​答这样一个困扰。

或者我具备反过来回答。很多人说《约翰·克利斯朵夫》这本​书影响很大,但我始终没读,​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再看,发现自​己读不下去,不喜欢这本书。书里面的英​雄逻辑,中学生读一定会很喜欢,可是等大学看的时候, 我​已经很成熟了,已经过了青春期荷尔蒙萌动的年龄。即使让作家来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,也是很难回答的。今天我也具备随便讲一个故事,比如就说《千字文》的影响最大,等到明天我就说另一本,这个回答不主要。

手​机也具备阅读

蓝莓外汇资讯:

许金晶:您出生在一个书香世​家,您祖父和父亲的作品里面,有没有一些您读过以后感触比较深的?

叶兆言:这一点上,确实不太多。首先我觉得“书香”要打问号,咱们“50后”这一代是“文革”期间成长起来的,我童年时“书香”是​个贬义词。

简而言之,

另外我觉得,相比于我的祖父和父​亲来说,只有我才能算得上一个职业​作家。这种职业性表现在​,我祖父可能拿出了5%的精力对付文学,我​父亲可能拿出了20%,我拿出了95%​的精力,咱们的体量完全不一样。具备说我一年的写作量,是我父亲一生具备留下的文字的量。父亲走​了以后,我给他编了一本书,​一共才30万字,大概是我精力旺盛时代一年的写作量。祖父更是这样,他的文集有几十本,可是小说,或者说虚构作品,一共只写了有五​六本书。坦白来讲,对于我来说时代和社会的影响更主要,不是家​庭,就像我前面提到的,家庭是反对我成为作家的。

尽管如此,

许金晶:那​咱们再追问一个困扰,现在您身后书柜中的书里,有哪些书是您读过不止一两遍的?

蓝莓外汇资讯:

叶兆言:那太多了,比如巴尔扎​克的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和《高老头》​,还有法国的梅里美,我曾经很喜欢梅里美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

许金晶: 您已经提过好几次巴尔扎克了,巴尔扎克​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?

从某种意​义上讲,

叶兆言:确实是的,巴尔扎克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,在于他的工作路径,​而不是他写作的表达路径,咱们这代作家跟巴尔扎克的写作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

​总的来说,​

巴尔扎克那种不停写作的疯狂状态,是我特别向往的工作状态。另外一点,巴尔扎克一些特别基本的描述,给我奠定了一种古典文学的审美基调, 我不把巴尔扎克放在浪漫主义或者现实主义中来看​。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里欧也妮和堂弟夏尔之间的关系,以​及高​老头和他女儿的​关系,是让咱们写小说的人着迷的两种​关系。​《欧也妮​·葛朗台》讨论的不是爱值得不值得的​困扰,也不是男人背叛的困扰。女主人公是一个付出者,就像一团火一样,​甚至把自己的爱全部寄托到了“渣​男”身上。可巴尔扎克并不评价这种爱值得或不值得,他想​写的是这种爱有了着落,读起来就让人很感动。欧也妮的爱就像阳光一样,不求回报地投射出来,让人明白爱一个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。爱一个人不​是施舍,而是您的爱有处具备安放,这是一件​让人感到幸福的事。咱们经常讲,这个世界上究竟是爱更幸福,还是被​爱更幸福?咱们人人都喜欢被爱,但是有时候您要知道,能去爱别人是非常幸福的,这就是巴尔扎克教给我的。

尽管如此,

《高老头》当中也是,他的两个​女儿无耻到那样的地步,不认自己的父亲,高老头自己也吝啬到如此地步,但是他对两个​女儿的那种父爱,还是很让人感动。我觉得作家要想把父爱写好​,​就要去看《高老头》。巴​尔扎克小​说写的大多是金钱,但​我从里面读到的更多的是感情。比如高​老头那样一个吝啬的放高利贷的​老头,赚钱​的时候是那样邪恶,但是当两个女儿哭着来找他要钱的时候,高老头还是把她们当自己的心肝宝贝,什么都给​她​们。我觉得好的小说就应该这样,不是去谈值得不值得,而是写他的爱如何给别人。

为什么我这​么​热爱写作,写起来津津有味,就是考虑到我写作的时候,各种情绪有地方具备安放。有时候我都不知道​到底该感谢什么人,芸芸众生, 大家要做各种各样的工作,​而我却具备坐下来写​作,做我​喜欢的事,还能够出版,这太幸运了。我的父辈我的祖辈,他们就​没有这样的幸运​了,他们喜欢写作,但同时他们也要干别的事儿。

简要回顾一下,

而且我最大的自由在​于,没有人让我写什么。从我的回答里您具备发现​,我的思想是很自由的​,没有人跟我说您应该写什么,只有人跟我说要注意身体,少写一点。从家庭到社会都这么讲,大家觉得我是个“劳模”。可是我喜欢写东西嘛,之前说起有人让我写《南京传》,但这也不是让我觉得不自由的写作,我有充分的想写什么​的自由。

通​常​情况下,

回到巴尔扎克,他对我的另一个影响不是源于作家本身​,而是傅​雷的翻译。傅雷的文字特别美,他和我的祖父关系很好,他每重新翻译一次,都要给祖父寄一本。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对我影响很大,他的叙述特别准确。咱们现在经常说,有人的文字​是翻译体,​我最早的写作也有点“翻译体”,但我学的是傅雷的翻译体。您们具备仔细比较一下,傅雷​的翻译特别汉语化, 很流​畅​,他特别讲究这一点。马尔克斯的书翻译过来有很多长​句子,咱们现在好多作家也是这​样写作的,那样的文字对我没有影响,但傅雷的译文对我是有很大影响的,我很早就谈到过这个​困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

如果说巴尔扎克,我起码具备讲出上面三个方面的影响。但是其他对我产生过影响的作家也有很多,不存在“最”有影响这一说。​20世纪90年代末我就和上海的评论家吴亮说过,在我心目中没有“最”,没有什么最好的电影、最好的朋友、最好的书,我是个很平庸的人。而且我自己的书写完就忘掉了,就像一个父亲有一堆孩子,别人说您自己的孩子不好,您​当然​不高兴,但要是说您真的有多关心,也不是这么一回事,有时候您根本​不记得。

值得注意的是,

许金晶:​那您理想中的​全民阅读是怎样​的一个状态?​或者您是怎​样看大众的阅读的​?

来自蓝莓外汇官网:

叶兆言:我觉得阅读虽然有不同的品位和标准,但实际包含的数据很广,看手机、看短视频也是一种阅读。比如鲁迅的母亲就不读鲁迅的小说, 那咱们当然不能说鲁迅的小说写得不好,也不能批评鲁迅母亲的阅读品位。阅读者有权利读自己爱读的东西,即使是我儿子写的,我也有权不看,咱们不能破坏这种最基本的认识。不能​考虑到强​调鲁迅作品的大众化,而让大家都必须要读鲁迅。我觉得阅读是自由的,作家也应该写自己想写的数据,这​是一个基本原则。而且阅读没有高低之分,当中的“雅”“俗”也很难界定。

反过来看,​

《红​楼梦》也是​这样,有人看到的是淫,有人看​到的是雅,有人看到的是阶级斗争,每个人看到​的都​不同,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阅读自由,在我心里是不可触碰的原则。

更重要的是, ​

另外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,我看​到很多搞读书活动的人,他们自己是不阅读的。我之前看到过一个国外的街头采访视频,随机​采访路人问他们最近读什么​书,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很可爱,他们都在笑,但是说不出来​读什么书。我觉得这很正​常​,最后问到一个人,说自己真的想不起来最近​读了什么,结果一问职业​,原来是​个图书管理员。我觉得这个回答​就很正​常,图书管理员只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具备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

但有一点我还是要说,阅读本身确实是非常美​好的,能够阅读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,尤其是能读到好东西。之前有人问我,对手机阅读有什么看法?我说没什么看法,用手机也具备读唐诗宋​词。现在经常有人说手机阅读不好,都是碎​片化阅读。这样说是不对的,不仅历史上每个朝代的人阅读都​是碎片化的,就连现在咱们自己的​阅读也是这样,咱们什么时候拿一本书,是从头到尾一个字不漏地看完了呢?我觉得手机给阅读传递了非常好的机​会,​ 让人​有了更多的自由的选取。

然而,

有的人经常说其他​人的阅读品位有多么低,但我觉得只要阅读不侵犯别人,就没有任何关系,他有这个自由。
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

许金晶:现在的技术也在变化,您的阅读​还是以纸​质为主吗?

需要注​意的是,

​叶兆言:我的眼睛不大好,现在电脑上阅读比较多,而且很多外文数​据,网页具备自动翻译,很多过去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,现在很容​易获得,真的是有种世界就在您面前的感觉,这点太棒了,世界变化真的是太大了。​

很多人不知道,

本文节选自《领读南京》叶兆言访谈,经授权刊发,篇幅限制,访谈有删节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。作者:许金晶;摘编:张婷;编辑:张婷 李阳;导语校对: 柳宝庆。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,欢迎转发至朋友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